《2022年中国财税数字化转型研报》揭示税企数据融合的几大结构性变化


    2021年11月财政部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强调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以推动会计审计工作数字化转型为抓手,健全完善各种数据标准和安全使用规范。
    2022年1月6日财政部发布《会计信息化发展规划(2021-2025 年)》,肯定了十三五期间智能财务、财务共享等理念以及财务机器人等自动化工具逐步推广,并提出数据标准化和财务报表数字化的新要求。
    2022年1月12日国务院在《“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明确要引导企业强化数字化思维,提升员工数字技能和数据管理能力,全面系统推动企业包括经营管理在内的数字化转型。
    财税数字化缘何被国务院、财政部频频“点名”?
    肉眼可见,近年来财税数字化转型越来越被提到“显性”的位置,成为突出性的社会议题。
    一方面,出于数字环境的深刻改变和金税工程下的合规要求,财税数字化转型变成企业们的“不得不为”。而更重要的一方面,则是在政务数据开放的大语境下,财税数据作为政务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堪称“隐形富矿”,巨量且微观的财税数据,具有覆盖经济领域全、反映经济活动快、数据颗粒度细、记载经济活动准等特殊性,直面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主体企业,是经济晴雨表,也是深挖政务数据红利,撬动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关键引擎。在政务数据开放的命题下,财税数字化转型是“势必为之”。
    在“数据要素”这一新兴触媒下,财税数字化转型的内涵也在不断拓宽,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配套服务”和“基础支撑”,财税数字化转型代表着典型的、烈度最大、力度最重的结构性变化,过往的财税数字化转型只强调To B服务的单一市场和业财税一体化,忽视了G端角色的参与和重要性“卡位”。
    因此,算力智库结合最新数字科技发展、政策导向以及市场需求变化,从财务数字化全新定位出发,重磅发布《2022中国财税数字化转型研报——“以数治税”视域下的税收征管新格局》,试图从B(企业端)、G(政府端)两条市场主线切入,来厘清财税数字化转型的完整脉络,重构财税数字化转型的新模式与新视野。
    
    
    金税工程下的合规
    奠定财税数字化转型刚需
    财税数字化,已然成为企业通过上云走向“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步,报告指出,财税数字化转型主要基于内需和外因的双重驱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1、财税数字化是企业上云和数字化的重要入口
    2、金税工程下的合规,奠定财税数字化转型刚需
    3、业财税一体化、数字化、智能化赋能驶入降本增效“快车道”
    4、税务数据是“隐形富矿”,亟待开掘
    
    表1:金税政策变迁
    
    财税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与特点
    目前,国内财税数字化转型路径在To B侧,正从代理记账数字化、费用管理数字化、发票数字化、税务管理数字化等流程进行,在To G侧,则以构建以“信用”为基础,“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务稽查新模式为突破口,实现全方位的数字化精准监管。
    
    与此同时,报告提出,财税数字化转型呈现了四大特点:
    1、“以票管税”向“以数治税”转变,是税收征管3.0的典型特征
    “以数治税”是智慧税务3.0的典型特征,意在解决三个核心问题:
    第一个是共制,大量第三方涉税服务机构、涉税的数据服务公司和科技公司加入到平台建设当中。
    第二个是要实现嵌入式,中国式的嵌入式目前可以看到比较成功的是区域的数字经济服务平台,促进了监管层跟企业之间的良性沟通,就是嵌入式、不打扰,又能更好地进行沟通,建立税收全流程监管机制。
    第三是精准监管,力求“零风险”,以数据为基因和溯源,统一平台、统一分析、统一归集、统一推送、统一反馈、统一画像”,建立“服务式提醒+嵌入式差异化管理+进驻式综合核查”一体化防控体系,实现执法、服务和监管的深度融合。
    2、AI、大数据、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成为财税科技“新基建”
    利用区块链、隐私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将发票流、资金流、货物流、交易流、物流等信息上链加密流转、交叉验证和建模分析,实现对同一企业或个人不同时期、不同税种、不同费种之间,以及同规模同类型企业或个人相互之间税费匹配等情况的自动分析监控,打造“事前服务+事中提醒纠错+事后风险应对”的全流程动态风险管控。
    3、第三方入场,构建多边互信机制,弥合“合规伤痕”
    4、“一户式”数字税务账户,打通税务数据,汇聚“合同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新稽查
    
    财税服务市场生态全景图谱和典型案例
    在金税工程的倒逼下,围绕针对G端客户的税局涉税服务市场和针对B端客户的企业财税服务市场这两类财税需求,市场整体格局也在动态变化,主要表现为:
    1、税务市场马太效应加剧。从金税三期到金税四期的建设过程来看,受益厂商范围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且头部企业份额愈加集中。2013-2016年,承接金税三期工程的厂商以提供硬件为主,如航天信息、太极股份、南天信息等;2016-2019年,金税三期建设更加受益软件服务商,如神州数码、税友股份、中国软件;2020-2021年,承接金税四期建设的头部厂商进一步突出(如税友股份份额达44.2%)。预计未来马太效应会更加明显。
    2、大型企业市场头部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规划)受益最深。
    3、中小企业市场利好智慧代账。核定征收制向查账征收制的改革提升了中小微企业代记账的需求。
    
    表2:国内财税领域相关企业(算力智库不完全统计)
    而在G端,税收大数据应用尤为关键,税务部门不仅要收税,更要收“数”。主要体现在:
    税务征收稽查,财税数据开放共享,税企融合沟通机制三方面。
    在税务征收稽查上,以税咨政,打通数据共享,及时锁定、精准筛选税收优惠政策适用对象,确保纳税人应享尽享。比如针对某一特定公司数据或某一生产阶段的增值情况和跨区域税收转移进行研究分析,对公司上下游的数据勾稽。在征税层面可以评估企业税收风险。在政策制定层面,可以依靠不同区域的交易和投资信息,为政策制定提供精准和高质量的建议。
    
    在财税数据开放共享上,目前国内财税数据开放共享已成“共识”,财税数据开放平台、应用分析产品成数字政府“标配,推动税企数据融合计算成为重要课题。
    报告中发现,国内部分地区的税务机关已经先行税收数据共享开放实验,利用数字科技整合税务、信用、医保、相关政府部门等多个数据开放主体和银行、保险等数据应用主体的数据资源,实现税企联合计算。
    截至2021年10月,我国已有193个省级和城市的地方政府上线了数据开放平台,其中省级平台有20个,城市平台 173 个。财税数据开放“蔚然成林”,数据供给市场不断扩容。
    与此同时,打造做精税务分析产品是持续深挖税收大数据价值的重要路径,比如湖北省税务局发布经济高质量发展税收指数,江西省税务局推出税电景气指数等产品。
    
    在场景落地上,尤以零售、制造业、仓储管理、供应链金融等线上属性明显,涉及资金流、物流、货物流、商品流等繁冗环节、数据分析要求高、链接多主体多链条的行业场景与智慧财税融合度最高,成为财税数字化转型的最佳“试验地”和“先行样本”。
    

具体案例参见“完整版研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