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是坑,还是机会?


    
    随着3D扫描成像、虚拟展示技术及VR设备的兴起,让《黑客帝国》、《阿凡达》的虚拟世界走入有血有肉的现实,幻想正在成为现实。
    2016年被称作是VR元年,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仅仅是人们对VR认知的元年。
    在天猫双11晚会现场的媒体中心,阿里为600多家媒体人配置VR魔镜,体验虚拟世界中的购物。2016年,万达院线正在计划未来三年内将在全国影院推出100个VR体验区,如今,全国万达院线VR体验区已在北京、厦门、昆明等城市建立了7个体验区。
    对于VR的当下与未来,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认为,AR/VR以及未来的MR(混合现实),是继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之后,即将改变世界的下一代技术。将硬件、软件、内容、服务四大领域进行有效整合,才能完善VR/AR生态布局,同时加速技术的普及以及市场的成熟。
    VR让我们扩大对生活的想象
    餐厅就餐人群是否爆满?旅游景点人员是否拥挤?最爱的蛋糕是否已经出炉?常去的理发店最喜欢的理发师是否上班?公司的停车场是否还有停车位? VR或许可以让我们提前掌控世界。
    VR技术正在被广泛地应用于城市规划、室内设计、工业仿真、古迹复原、桥梁道路设计、房地产销售、旅游教学、水利电力、地质灾害、教育培训等众多领域,为其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VR短片《LOST》和《HENRY》充分利用VR的虚拟真实感,设计“交互式”场景,改变了观众完全被动式的体验。谷歌在HTC与Valve联合开发的VR设备HTC Vive的基础上打造了Tilt Brush,就是VR版的Photoshop,通过使用HTC Vive的左右控制器来实现绘画创作。
    尼泊尔地震致使文化古迹损毁,损失无法估量。百度随后发起的“See You Again,加德满都”活动,使用全景照片旅游技术“复活了”数座神圣且珍贵当地名胜古迹。
    或许有一天,人们只需通过VR设备进入虚拟世界,所有所需的服务都以地理位置为基础呈现,点击相应的虚拟店即可获得服务。餐饮团购、电影及酒店预订、代驾、顺风车、加油、保养、车险这些都将在将足不出户的状态下完成。
    美好展望下的残酷
    VR是一个被资本过早催化的行业,不少投资人称“资本让VR热胀冷缩”。
    2013年的互联网金融,2014年的O2O,2015年的智能硬件,2016的VR,都经历了中国资本市场年初热、年底冷的变化,由于其发展受制于资本的变化,VR兴起和发展都面临资本变数。
    2016年上半年,资本对VR发展给予了厚望,大量VR公司快速涌入;下半年,资本进入寒冬,VR开始转冷。资本骤冷后,二级市场对VR概念不再追捧,VR也迅速从过热趋向于过冷。
    资本市场在早期倾向于VR的硬件设备端和内容端,2014到2015年期间,资本对硬件的投资多于内容上的投资。随着资本寒冬的到来,VR技术的硬件发展进入困境,让资本开始转向内容和行业应用上。
    VR产业发展迅速,让进入该领域的创业的公司也不断增加,既有自身能掌握或研发技术的创业公司,也有未经过思考就选择跟风的创业公司。因没有核心技术,这些公司难以引起资本的关注。目前,国内的VR眼镜真正拥有自身研发技术的只是少数,同质化极为严重。
    目前VR行业已经开始步入优胜劣汰的洗牌期,为了抢占市场,部分VR公司不仅在硬件设备、技术层面不断发力,还逐步进入属于稀缺状态的VR内容制作领域。随着越来越多内容产品的出现,以及为提高用户粘度提升的标准,会再次激发VR技术,促使行业走向成熟。
    内容一直是VR的核心
    2014年,我国出现了第一批VR创业公司,多数的早期VR创业公司会选择从VR硬件做起,比如暴风魔镜、蚁视都是做VR硬件起家,然后再不断转型,深耕内容、线下体验或者行业应用等。
    近两年,由于无法突破技术上的困难,让VR硬件发展进入瓶颈期,加上国内手机厂商的搅局,从硬件入手的初创公司越来越少。想入局的VR企业会优先选择VR内容开发,并且消费者对内容的要求越来预高,优质的内容带来舒适的观影体验,消费者才会持续地关注,形成稳定持续的用户粘度。
    VR的内容体验,主要用于影视、游戏、购物等方面。VR电影比3D电影带来更大的临场感,更强的互动性,还有前所未有的观影体验,但是高成本让VR电影很难问世。在游戏方面,目前很多VR游戏团队还处于潜伏期,多数团队是从其他领域或者一些PC游戏团队转过来,需要一个漫长的兼容适应。
    同时,由于高端VR头显的技术研发和成本把控难度太大,VR企业正在转向移动VR来打开消费端的市场。有评论称,随着VR的深入发展和行业洗牌,那些专注于C端的硬件公司正在寻求商业发展的转型。